
颜值经济发力,
妆械联合与轻医美引领行业新变革。
导语
Introduction
在颜值经济持续升温的当下,消费者对美的追求已从单一的日常护肤或阶段性医美治疗,转向“全周期、高安全、强功效”的复合型解决方案。这一需求变化推动医美与美妆行业打破传统边界,“妆械联合”从概念落地为实际产品矩阵,轻医美则从专业医疗场景走向购物中心的开放体验空间。两大趋势相互交织,不仅重塑了行业竞争格局,更催生了从产品研发到场景服务的全域升维,为品牌开辟了新的增长曲线,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元、更专业的美护选择。
Part 01
妆械联合与轻医美协同崛起
当消费者不再满足于“日常护肤缺强效、医美治疗缺养护”的割裂状态,妆械联合与轻医美两大趋势应运而生,前者填补“全周期护理”的产品空白,后者拓展“专业美护”的场景边界,共同构成行业增长的双引擎。


妆械联合:从功效互补到生态闭环
妆械联合并非简单的产品叠加,而是基于“术前打底—术中治疗—术后修护”全流程需求的精准协同。其底层逻辑在于,“妆字号”产品聚焦日常养护,满足保湿、美白等基础需求;“械字号”产品依托医疗级标准,解决医美术后泛红、屏障受损等专业修复问题,二者结合既能提升功效安全性,又能实现个性化定制,如针对敏感肌搭配温和修护组合,针对光电类项目匹配舒缓-巩固套装。
政策端对医疗器械的严格监管为“械字号”产品筑牢信任根基,而行业竞争的加剧则倒逼品牌通过“妆械组合”打造差异化优势。对品牌而言,这一模式不仅能深度绑定消费者,更能通过“专业背书+日常触达”强化品牌忠诚度,最终实现营收增长与市场份额抢占的双重目标。
轻医美:从隐蔽服务到公共体验
轻医美凭借“微创、恢复期短、效果可控”的特点,成为年轻消费者的美护新选择。德勤《中国医美行业洞悉报告》预计,2025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将超3500亿元,其中20-35岁用户占比达3/4,20-25岁用户份额持续提升;同时,《中国医美行业2024年度洞悉报告》指出,高端轻医美产品需求显著增长,即便受大环境影响,高净值人群的医美消费仍保持稳定。
这一市场潜力推动轻医美场景从“医院+写字楼独立门店”的隐蔽模式,转向购物中心的开放体验式门店。品牌通过与医美诊所合作、开设直营机构等方式,将专业服务融入商业空间,如修丽可落地SKINLAB医美联合诊所,Dior开设美妍奢享荟,既提升了品牌的公共性与触达率,也让消费者在便捷场景中获得“院线级”美护体验。
Part 02
头部品牌的全域布局策略
面对妆械联合与轻医美的双重机遇,海内外头部品牌纷纷以“技术+场景+产品”为核心,打造差异化竞争力,从各自优势领域切入,构建覆盖“产品研发—场景落地—用户服务”的完整链路。


国际品牌:以技术背书抢占专业高地
国际美妆巨头凭借成熟的研发体系与品牌力,在妆械联合与轻医美领域快速破局。倩碧作为首个提出“妆械联合”解决方案的国际品牌,2024年推出CX系列二类医疗器械,依托100%人源化III型胶原蛋白配方,针对性解决医美术后问题;同时焕新升级“302光子镭射瓶”,形成“术后修复+日常美白”的全周期方案,且坚持“Power of One”安全准则,降低消费者使用门槛。
修丽可则以“医研共创”强化专业性:一方面推出三类医疗器械铂研胶原针,通过注射补充胶原蛋白,搭配CEF精华、A.G.E.面霜构建“术前-术中-术后”链路;另一方面布局线下场景,在深圳落地SKINLAB医美联合诊所,并计划五年内覆盖15个千万级人口城市,实现“产品+服务”的零售突破。此外,雅诗兰黛集团与嘉会医疗合作推进医美全周期皮肤护理研究,进一步夯实专业壁垒。
国内品牌:以产业链优势构建多元生态
国内品牌依托本土化洞察与全产业链能力,在赛道中展现出强劲竞争力。华熙生物凭借透明质酸、重组胶原蛋白等核心成分的全产业链布局,形成“严肃医疗+消费医美”双场景矩阵:医疗终端业务2024年高速增长,旗下润致品牌推出“格格”、“斐然”两款医美针剂新品,2023年上半年皮肤类医疗产品收入达5.55亿元,同比增长70.14%;同时通过“械字号敷料+妆字号玻尿酸精华”组合,满足术后急救与日常抗老需求,巩固行业地位。
华东医药则以国际化版图赋能协同,旗下Sinclair公司拥有玻尿酸、肉毒素等注射类产品,同时收购布局功能性护肤品,计划通过“注射产品+术后械字号+日常妆字号”联动,打通“治疗-修复-养护”链条;普凡缇聚焦“分龄护理”,械字号水光胶原系列分为针对30+熟龄肌的“小绿胶原”,与18-30岁轻龄肌的“小花胶原”,搭配妆字号产品形成“预防-修复-维养”闭环;百雀羚也于2025年注册成立医美科技公司,正式入局轻医美赛道。
Part 03
从产品竞争到生态共建
妆械联合与轻医美的融合,正推动医美行业从“单一产品比拼”转向“全链路解决方案竞争”,未来行业将呈现“技术深化、场景多元、分层发展”的趋势,最终构建可持续的美护生态。


技术与场景:边界模糊催生新可能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化妆品与医疗器械的研发边界将进一步模糊,更多新型成分将被应用于妆械联合产品,拓展功效场景,例如“可涂抹式肉毒”将注射类产品的专业基因融入居家护理,降低消费门槛。
同时,轻医美场景将更注重“疗愈属性”,如上海瑞虹天地的“回春本草集”中医药文化市集,通过非遗项目、名医坐诊打造“医美级护理+文化体验”的新形态,契合消费者“悦纳自己”的核心需求,Merz Aesthetics调查显示,72%医美用户因“抗衰老”选择治疗,62%为“反映内心感受”,仅20%受社会审美压力影响。
市场分层:构建金字塔式健康生态
为满足不同客群需求,未来市场将形成清晰的分层布局:高端产品线聚焦前沿生物科技,满足高净值人群对“功效极致性”的追求;腰部产品以“高性价比”为核心,通过技术普惠平衡功效与价格,覆盖大众抗衰需求;入门级产品则以“温和配方+便捷使用”为原则,针对医美新手降低尝试门槛。
这种分层不仅能帮助品牌精准触达细分客群,更能推动行业形成“高端立标杆、腰部夯根基、入门育潜力”的金字塔生态,需求端的分层激发市场活力,供给端的创新反哺需求升级,最终实现行业规模与质量的双重增长,让“全周期、高安全、个性化”的美护体验惠及更多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