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杂志:5年投诉量增长近14倍,”黑医美”坑人何时休?

法人杂志:5年投诉量增长近14倍,"黑医美"坑人何时休?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医美市场迅速扩张的同时,医美相关投诉也水涨船高,虚假宣传、非法行医、诱导消费、诱导医美贷等负面舆情为医美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法人》杂志全媒体记者:姚瑶

法人杂志:5年投诉量增长近14倍,"黑医美"坑人何时休?

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投诉数据显示,2015年到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从483件增长到7233件,5年间投诉量增长近14倍。《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合法合规开展医美项目的机构仅占行业12%;合法合规医师仅占24%,“黑机构”数量超8万,非法从业者多达10万之众。

01 微整形五年,医生竟无行医资格

法人杂志:5年投诉量增长近14倍,"黑医美"坑人何时休?

从小爱美的赵兰兰(化名)对自己的“颜值”要求很高。2017年,她初次接触医美,经好友马晓(化名)介绍,认识了郑医生。马晓告诉她,曾到韩国学习过微整形的郑医生具有丰富的整形经验,且只收药费和手工费。相比其他医美机构,郑医生收费更低。因此,当时对医美并不了解的赵兰兰在好友劝说下决定试一试。马晓告诉赵兰兰,所有费用已经谈妥,赵兰兰每次整形后只要将费用转给马晓即可,无需向郑医生转账。

赵兰兰告诉《法人》记者,从2017年至2020年的4年间,她通过郑医生陆续进行多次微整形手术,消费金额总计7.4万余元。在整形过程中,她发现郑医生并没有正规的医美工作室,每次手术都在她家中完成,并且每次注射的药品,都是在赵兰兰抵达郑医生家之前已经配好。也就是说,赵兰兰从没有见过自己使用药品的原包装。

2021年,郑医生向赵兰兰推荐了一种新的美容物质——核苷酸。郑医生告诉她,核苷酸可以刺激细胞再生,让面部变得更加饱满。2021年3月至6月,赵兰兰听取郑医生和马晓的建议,注射了核苷酸,并且接受了瘦肩针、肉毒、水光针、眼周肽等多种医美项目,同时在额头、下巴等多处进行微整形。3个月内,赵兰兰共消费11.6万余元。

在上述一系列的微整形项目后,赵兰兰的面部开始出现不适。“我的右侧脸颊可以明显看出有一个硬块。”赵兰兰对记者表示,由于此部位注射过玻尿酸和核苷酸,她并不清楚究竟是哪种药物所导致的。

记者查看赵兰兰和郑医生的聊天记录发现,郑医生对此解释为“此前为赵兰兰注射的玻尿酸未溶解干净,导致出现硬块”。而赵兰兰表示,她咨询过多个三甲医院的美容科室,发现正规医院中根本没有“核苷酸”这种药物,甚至个别医美机构的医生表示对其闻所未闻。

7月6日,记者咨询北京联合丽格第一医疗美容医院。某美容顾问告诉记者,核苷酸只是一种成分,并不是一种单独药物。在一些营养品中也许会有核苷酸,但一般不用于面部填充。如要进行面部填充,一般建议使用玻尿酸或自体脂肪。

赵兰兰已于今年5月向当地卫健委举报,一名工作人员告诉她,目前还未结案,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出具文字结果。但根据卫健委笔录来看,这位郑医生并不具有执业医师资格。

此外,赵兰兰对记者说,“马晓的朋友告诉我,郑医生和马晓在卫健委做笔录时因害怕担责,一致宣称只有马晓收了钱,郑医生则属于义务免费整形服务。”赵兰兰对此说法非常气愤:“我已决定对她们二人起诉。”

7月24日,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许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案需要进一步确定的是,赵兰兰注射的究竟是何种药物。如果属于用非药品冒充药品进行销售,以达到欺骗消费者的目的,应当依据药品管理法第九十八条第二款第(二)项规定,将涉案产品认定为假药,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02 非法行医危害大,医美乱象须整治

法人杂志:5年投诉量增长近14倍,"黑医美"坑人何时休?

近年来,非法医美事故频发,因非法行医承担刑事责任的案件并不少。据媒体公开报道,2021年3月27日15时许,王某华在海南省三亚市某小区民房内为李某肖实施面部自体脂肪注射术,术后李某肖出现嘴麻、脸色发白等不适症状,后经抢救无效死亡。经查,王某华在广州培训并取得高级美容师资格,并未取得《医师资格证》《医师执业证》,手术场所也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具备开展医疗美容活动的资质。经鉴定,李某肖进行面部自体脂肪注射术后,引起脑梗死继发肺部感染,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2021年9月,三亚市城郊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判决,王某华因犯非法行医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5万元。近年来,全国多地出现执法部门查处非法行医、非法医美机构或非法医疗美容行为的案例。据媒体报道,2021年4月,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人员在联合公安部门的突击检查中发现,在未取得《医师执业证》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情况下,自2020年1月起,李某在租住的民房内以“某某医美整形”名义,擅自为顾客开展激光脱毛、玻尿酸、肉毒素注射等医疗美容项目,同时组织培训并收取培训费。执法人员现场查获OPT激光祛斑仪、无中文标识玻尿酸、肉毒素等医疗器械、药品若干。2022年6月24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卫生健康局卫生监督执法人员接到举报称,辖区内丹灶镇某场所涉嫌存在非法行医现象。执法人员发现该场所内存放有大量药品、注射器,该场所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行医人员未取得《医师资格证》《医师执业证》。此外,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发布的《2015—2019年医疗美容纠纷案件司法审判白皮书》显示,2015年—2019年该区人民法院受理医疗美容纠纷案件共计94件,涉及案由主要为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医疗服务合同纠纷、健康权纠纷等,其中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占比达82.28%。对于非法医美机构、非法医美医生或非法医美产品,其打击和严惩均有法可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下称“健康促进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举办医疗机构必须依法取得执业许可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或者备案手续,同时还要有与其开展的业务相适应的经费、设施、设备和医疗卫生人员;健康促进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了医疗卫生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医疗机构行医或者非医师行医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其违法所得及其药品、器械,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医师吊销其执业证书。给患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三条规定,将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一款修改为“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定并办理执业注册手续的人员不得从事医疗美容诊疗服务。

03 非法医美风险高,消费者需谨慎

法人杂志:5年投诉量增长近14倍,"黑医美"坑人何时休?

2021年5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以高压态势纵深推进,强力整治医美乱象。但“人人喊打”的非法医美,似乎难以根除。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曾对中国医美行业现状进行了摸底,曝光的一些医美领域乱象值得关注:2016年—2020年,中国整形美容协会联合行业力量计划5年培训5万人次的转科医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缺口。在巨大需求和行业暴利的诱惑下,大量自称“医生、专家”的非法从业者,仅通过非法机构短期速成就开始“非法从医”。此外,即便在合法医美机构当中,也存在非合规医师“飞刀”的现象。根据艾瑞估算,合法医美机构中非合规医师数量将近5000人。综合以上数据测算,医美行业中合法医生的行业占比仅有28%,合法又合规的医生行业占比仅24%。除了非法机构和非法从业人员,假针剂、假设备随处可见。艾瑞调研报告显示,市面上流通的针剂正品率只有33.3%。也就是说,一支正品针剂背后伴随着至少两支非法针剂(水货、假货)的流通。对于非法行医的法律后果,许浩律师表示,其刑罚分为三个量刑幅度:一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二是“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三是“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未取得相关医疗资质前提下,隐瞒非法身份,且在非医疗机构向消费者进行非医师行医,造成了严重的人身健康和精神侵害,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非法行医者返还交纳的服务费,并支付3倍赔偿金;还可以主张赔偿精神损失抚慰金。医疗美容服务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范围,医疗美容服务提供者没有相应资质从事医疗美容服务,构成消费欺诈,消费者据此主张惩罚性赔偿责任的(退一赔三),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对于“求美心切”的消费者,许浩提示,医美行业对于医师和护士具有严格的资质要求,消费者应重视医师资格,在接受医美服务前需查问其是否具有相关资质并要求出示。一般而言,正规机构相对更有保障,建议消费者到具有正规资质的医美机构接受服务,而医生资质可以在国家卫健委官网查询。如果发生医疗纠纷,许浩建议,消费者应与医美机构签订书面合同,明确约定对方的权利义务及提供的医美服务。此外,消费者还可以通过发票、收据、转账记录、诊断单、手术单、风险告知书来证明存在医疗服务合同法律关系,没有发票可以向税务局投诉。遇到医美机构的销售人员为了获客,夸大宣传,或提供服务时没有保障医美用户的知情权,侵害了消费者权益的情形,医美用户可以向消费者协会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项目手册、宣传册、产品册均可作为证据材料。

内容来源:《法人》杂志

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或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或内容不当之处,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尽快予以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医美部落
(0)
上一篇 2023年4月19日 下午6:40
下一篇 2023年4月19日 下午6:46

相关推荐

  • 锦波生物 | 旗下「首个境外」重组Ⅲ型胶原蛋白「皮下填充剂」越南获批

    2024年11月5日,锦波生物(832982.BJ)对外发布公告,公司旗下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皮下填充剂获得越南卫生部颁发的D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品牌名称:Ayouth,注册证号:2402995DKLH/BYT-HTTB,该产品用于面部真皮组织填充以纠正额部动力性皱纹(包括眉间纹、额头纹和鱼尾纹)。 据悉,D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在越…

    2024年11月11日
    1.7K00
  • 上海法院:男子”非法”组装热玛吉销售,获刑五年半罚款250万

    2023年3月31日,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涉及生产制造假冒热玛吉产品的刑事案件进行公开宣判,被告人董某因犯假冒注册商标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50万元。 “热玛吉”一词是英文Thermage的音译。Thermage是美国索塔医疗有限公司所生产的一种射频美容仪器。美国索塔医疗有限公司及索塔(上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拥有“Thermag…

    2023年6月30日
    54700
  • 敷尔佳:夯实「自主科研」能力,开启「全国战略」布局

    2024年1月12日,敷尔佳(301371.SZ)发布公告称,为规范公司募集资金管理,保护投资者权益,公司增加全资子公司上海敷尔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品牌营销推广项目”的实施主体。 据悉,敷尔佳、上海敷尔佳、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哈尔滨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自贸区支行签订了《募集资金三方监管协议》,协议主要内容包括:甲方2在乙方开设募集资金…

    2024年1月28日
    1.0K00
  • 斐缦生物:专研「活性胶原蛋白」,实现全方位「胶原年轻化」方案 

    2024年7月27日,第14届中日美暨海峡两岸整形、激光国际美容技术交流会在大连圆满召开。本次大会由大连市医疗美容质量控制中心主办,大连理工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承办,中国女医师协会整形美容专业委员会协办,邀请了23位中外专家联合6 位特邀主持,详解美学设计、胶原蛋白、透明质酸、肉毒毒素、线提拉技术、并发症处理等当下最热门材料、技术和理论的最新进展,将理论和…

    2024年8月5日
    66800
  • CAMC:第九届「中国抗衰老医学大会」第三轮通知「免费领门票」

    2024年4月26日-28日,由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抗衰老分会、浙江省整形美容行业协会主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浙江医院、杭州艺星医疗美容医院、杭州卡农会展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九届中国抗衰老医学大会暨抗衰老产品博览会”将在杭州国际会议中心(杭州洲际酒店)隆重召开。 据悉,本次大会以「医、美融合发展,共探全科抗衰新发展」为主题,共15个论坛,2…

    2024年4月22日
    82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